首页>文化 >

周永康发家史秘闻

2016-08-31 侨报网

2014年3月6日的早上7点,江苏无锡市锡山区厚桥街道西前头村一片静谧。这是个典型的江南村落,村子不大,112户人家,户籍人口385人,外来人口30余人。这一天正是惊蛰,江南万物复苏,进入春耕好时节。西前头村村的农田里,成片小麦已经有10多厘米高,微风吹拂过后形成的麦浪,宛如一片湖水泛起的波纹。就像这风吹麦浪一般,村里的周家,近来也让中国大地掀起波澜。“神秘富商”周滨和他父辈三兄弟周永康(原名周元根)、周元兴、周元青可谓一夜成名。

  还在政治局常委任上,祖坟就被人挖了

  尽管周永康的违纪事实此时还没有得到任何官方证实,只是民间传言,但从各地赶来周永康老家参观的人,已经络绎不绝。村口到周家老宅不过四五十米的距离,却停了20多辆外地牌照的汽车。《环球人物》杂志记者上前打听得知,他们来自南京、苏州、无锡等地,大部分是中老年人。有位参观者议论道:“听说周滨花100万搞到一个电站,修整修整,1亿元卖出去……”还有位苏州来的老者拿出一本发黄的笔记本,上面抄满了各个媒体报道的周滨如何发迹的情况,读给大家听。在这群热闹的参观者旁边,一名西前头村的村民正在钓鱼,他平静的生活显然被这么多好事者打扰了,他觉得这些人是在“发神经”。

  周家老宅在离村口不远的一处水塘旁边,主体建筑是两座二层小楼,外观与当地其他建筑无异,白墙灰瓦,风格秀丽。但是周家老宅在硬件配备上高人一等:村里大多数人家的宅院没有围墙,周家不仅有围墙,还在墙上安装了摄像头。

  周家祖坟四周也有围墙,这也与村里其他人家祖坟不同。围墙内的周家墓地占地100余平方米,共有4座坟头:两座写着“先祖之墓”,但墓碑上没有先祖们的名字;一座是“先祖父母周阿学、王彩宝之墓”;还有一座是“先父母周义生、周秀金之墓”。4座墓碑均立于1995年前后,经过近20年风雨侵蚀,显得十分老旧。在这4座墓碑的中间,还有一座立于2011年9月的大墓碑,比旧墓碑大出两倍左右,上面刻着8个隶体鎏金大字:“周门列祖列宗之墓”。

  西前头村的多名村民告诉《环球人物》杂志记者,上世纪九十年代,仕途已经进入“快车道”的周永康曾请一个老和尚看相,老和尚称其面相是好的,但做干部之后都是副职,是祖坟有问题。周永康于是数次打电话,叮嘱两个弟弟修坟。1995年前后,厚桥镇派人为周家扩坟,砍掉周围一些桑树,种上了4棵无锡市树樟树。同年6月,周家立好了墓碑。但在2009年秋天的一个雨夜,周家祖坟突然发现被人挖了洞,惊动了警方,但至今未侦破。在村民看来,当时周永康还在政治局常委的任上,难以想象,是什么样的人,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,才会去挖一个在任政治局常委的祖坟。据当地村民介绍,周家祖辈都是地道本分的农民,过着贫苦的日子。周义生本是附近嵩山村人,由于长期到西前头村做农活,受到西前头村村民周阿学的赏识,周阿学将女儿周秀金嫁给了周义生,周义生成了上门女婿。

  1942年,长子出生,取名周元根。此后,次子周元兴、幼子周元青相继出生。人口越多,生活压力也就越大。据周元根一位小学同学回忆,因为贫困,周家兄弟三人的衣服,都是大的穿不了了,就让小的穿。好在周义生有一门 “在全村很有名”的拿手绝活钓黄鳝。周义生每次出门,钓上来的黄鳝差不多能装满一竹篓,在临近乡镇卖掉,然后再换条路,一路钓回西前头村,出去一趟能卖得几元钱。在当时,“这比很多工作都挣钱”,“他三个儿子能读书,全靠他这个拿手绝活”。但周义生在长子周元根20多岁时就去世了。

  祖坟墓碑上有两任妻子的名字

  据周元根的小学同学回忆,大约7岁那年,周元根开始读小学,由于和别人重名,于是改了名字。但他在村里一直沿用“周元根”这个名字,周家祖坟的5块墓碑上,刻的也是“周元根”这个名字。回忆起当时的周元根,有人说他的学习成绩是“中上水平”,也有人说他得了不少奖状,还有人说他话很少,几乎不与村里的小朋友玩耍,但比较勤快,放学后总帮母亲干农活。

  小学毕业后,周元根考入鹅湖中学。这是一所创立于1938年的初级中学。周元根的成绩很好,深得班主任的常识。1958年,周元根初中毕业。当时,苏州中学在鹅湖中学设有保送生名额,在班主任的大力推荐下,周元根被保送到苏州中学读高中。这是一所江苏名校,中共早期领导人秦邦宪(博古)、文学家叶圣陶、物理学家李政道和钱伟长等均毕业于这所学校,罗振玉、王国维、蔡元培、胡适等大师都曾在这里授过课。

  在苏州中学的官方资料里,对周元根在此学习的情况有详细介绍。当年,周元根对数学和化学很感兴趣,学习成绩名列前茅,并在班里先后担任了班长和团支书等职务,是优秀学生干部。周元根最难忘的是数学老师陈老师,他曾写道:“陈老师一生未婚,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心血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。她待人宽厚慈祥,精通教学业务,深受同学爱戴。”周元根与同学约定,有机会要经常到老师家中看看,尽到学生、晚辈的责任。

  毕业后,每年春节,周元根都会给老师打电话拜年,即使在国外出差也不会忘记。周元根在北京工作后,曾邀请陈老师到家中做客,并陪同她游览北京。据苏州中学一位校友回忆,2003年陈老师去世后,有人在整理陈老师遗物时,发现她枕头下放着周元根的照片。周元根听说此事后流下了眼泪。如今,苏州中学的学生并不忌讳谈论周元根,对他读书时的往事也很了解,但苏州中学的老师们一听到这个名字就很紧张。

  1961年,周元根考入我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——北京石油学院(现中国石油大学)。在这里,周元根结识了一个叫王淑华的女同学,她后来成了他第一任妻子。大学毕业后,周元根在石油领域工作30余年,“官越做越大”。

  多名周家亲戚均提到一个细节,周元根不怎么回老家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他在辽宁工作时,两个留在老家的弟弟周元兴、周元青谁都不愿意照顾年迈的母亲周秀金,原本打算在老家养老的周母硬是被推给了周元根照顾。然而,据村民说,周母到了辽宁,日子过得不怎么顺心,最后上吊自杀。

  周母死后,与周父合葬于祖坟。1995年立起了墓碑。后来,村里有人看到王淑华趴在祖坟前大哭了一场。不久,王淑华遭遇车祸死亡。王淑华死后不久,周元根娶了小自己28岁的央视记者贾晓晔为妻。这一传闻在周家祖坟的墓碑上得到了证实——1995年立的4座旧墓碑上刻的是周元根、王淑华夫妻俩的名字,而2011年所立新碑上,王淑华的名字被贾晓晔取代。

  西前头村在无锡得到不少关照。据西前头村所在的厚桥街道居民介绍,厚桥本已经归并到隔壁的安镇,但无锡方面“怕领导不高兴”,2009年决定保留厚桥街道。西前头村南侧有一条双向8车道的公路锡山大道,2011年底竣工,直通无锡市区。当地人戏称这是“永康大道”。行驶在这条路上的汽车屈指可数。两位60多岁的村民告诉《环球人物》杂志记者,这么多年来,除了这条路,“周家并没有给家乡人民做过什么实实在在的贡献,好处都是他们自己家的,家乡人什么都没有”。

  据多位村民回忆,周元根曾于2013年4月回来过一次。一位村民说,那天,在很多便衣警察的保护下,周元根微笑着和上百名乡邻握手。“和村民小聚的整个过程中,他只是微笑,没说一句话。”也有村民说,那次回来,周元根曾感慨:“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来看望大家了。”

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

网站简介-网站地图-广告服务-诚聘英才-联系我们-法律声明

本网站由侨报网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 

信箱:nuoxi7979247@soh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