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(乙巳年)恭祭中华始祖太昊伏羲大典
暨淮阳伏羲文化研究会第41届学术会盛大举行
文:秦腾飞 刘辉 杨正华 梁云 张艺耀
图:段相民 袁祥金 柴元洪 蒋长春 罗永恒
2025年3月3日至4月2日,乙巳年恭祭中华始祖太昊伏羲大典暨淮阳伏羲文化研究会第41届学术年会在河南淮阳隆重举办。此次活动以“溯文明之源,扬伏羲之光”为主题,海内外龙的传人、伏羲文化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羲皇故都,共襄文化盛事。
祭祀大典:千年礼制焕新辉
3月31日(农历三月初三)清晨5时,太昊陵前已汇聚海内外参祭嘉宾。6时整,大典正式启幕:
迎宾启幕:仪仗队身着传统服饰,以古礼迎宾,引导嘉宾肃立;
礼乐交融:击鼓九通、鸣钟九响,象征“九九归一”的华夏礼制精神,月舞告祭,通过礼乐传播中华文化。
祭礼核心:敬献花篮、净手奉香、献爵读文等环节依次展开,主祭人淮阳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勇恭读祭文时,全场静穆,追溯伏羲“画八卦、定嫁娶、创历法”的文明奠基之功;
谒陵祈福:全体参祭人员列队谒陵,于太昊伏羲陵墓前躬身施拜,祈愿国泰民安、文化永续。
学术研讨:彰显文化传承之诚
同期举办的淮阳伏羲文化研究会第41届学术年会,于3月31日至4月2日在羲皇宾馆召开。会议日程密集,议题涵盖:
伏羲文化考据:结合最新考古发现,探讨伏羲时代的历史定位;
民俗与神话研究:解析伏羲传说在民间信仰中的流变及其现代意义;
文化创新路径:围绕伏羲文化IP开发、数字化传播等议题展开跨界对话。
4月2日,会议闭幕式上颁发“伏羲文化研究杰出贡献奖”,呼吁加强龙的传人文化纽带,推动伏羲精神融入当代价值观建设。
本届大典与学术会通过传统礼制与学术前沿的深度融合,不仅重现了伏羲文化的深厚底蕴,更赋予其新时代生命力。正如与会专家所言:“从伏羲八卦的智慧到现代科技的发展,中华文明始终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延续。”这一盛事,无疑为弘扬民族文化自信、凝聚全球龙的传人共识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